周一 至 周六
9:00早上 - 5:30下午郵箱
service@desunep.com聯系電話
0663-88541402日,南都記者接到市民報料稱,岐江河中山二橋附近河面連續兩日出現大量死魚。雖然有工作人員進行了打撈,但河面上仍舊還有不少死魚,伴有一股股臭味,給附近居民帶來不小影響。
2日下午,中山市環保局通報稱,初步判斷:岐江河藍波灣段突發死魚事件由周邊小區化糞池類處理設施清洗水集中排放引起。大量的還原性物質排入岐江河,導致水體溶解氧急劇下降,引起魚類因缺氧窒息死亡。
▲2日,岐江河白石涌排水泵站段出現大面積死魚 1死魚散發出陣陣腥臭味 2日上午,有市民向南都記者報料稱,岐江河中山二橋至岐江河大橋中間的河面上漂浮著很多死魚,臭味讓附近的居民難以忍受。 2日上午10時許,根據報料人指引,南都記者趕到岐江河白石涌外排泵附近。此時,該區域水面仍能聞到一些臭味和魚腥味,但河面上并未見到大量死魚,只是有部分死掉的小魚在河面的邊緣漂浮著。附近一位居民稱,在此之前已經有環衛工人駕駛小船進行過幾次打撈。“撈上來很多魚,都是臭的。”該居民稱,也有環保部門的工作人員對水質進行了取樣檢測。 隨后,南都記者又來到岐江河世紀新城附近的河面。此時在靠近河邊的附近水域仍能看到不少死魚,同時仍有一些死魚從中山二橋方向漂浮過來。這些死魚中有羅非魚、鯪魚、草魚等,最大的至少有十幾公分長,最小的只有幾公分。“死魚是1月1日看到的,原來不是特別多,后來從上游漂過來很多。”居住在雅居樂世紀新城附近的一位阿叔告訴南都記者,死魚尸體是隨著風向和水流從中山二橋方向一直漂浮到岐江河大橋附近。 2水體溶解氧含量低導致窒息 “應該是污染死的,之前幾天水一直都是臭的。”上述阿叔告訴南都記者,在發現死魚之前的兩天,附近的河水一直會發出臭味,而且水質比較渾濁。南都記者翻閱以前的報道看到,岐江河之前也曾出現過大面積魚類死亡的現象,但多數是因為缺氧導致的。那么這次會是什么原因?是否真如阿叔所說,魚群的死亡是污染所致? 2日下午,中山市海洋與漁業局海洋與漁業中心副主任黃曉聲表示,魚群死亡是因為河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低。黃曉聲說,他們在1月1日對附近河水進行了抽樣檢測,顯示水體中的溶解氧只有1.4m g/L,而昨日檢測的結果則顯示為1.7m g/L。黃曉聲說,水體中的溶解氧一般低于3m g,就會導致一些魚類缺氧進而發生死亡,再加上近日氣溫比較低,即使是非常耐缺氧的羅非魚也出現了死亡現象。 通報:大量還原性物質被排入河中 2日下午,中山市環保局給南都記者發來一份題為《岐江河藍波灣段突發死魚事件咨詢會專家意見》通報。 通報顯示:中山市環境保護局環境監察分局于1月2日在中山市組織召開了岐江河藍波灣段突發死魚事件專家咨詢會,會議邀請了暨南大學研究員楊揚和珠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吳利橋兩位專家組成專家組。與會專家查閱了水質監測數據,并就有關問題進行了咨詢,并形成了專家意見,共四條。第一條稱,1月1日中山市環境保護局接報:岐江河中山一橋至中山二橋段河面突然出現大面積死魚,現場檢查發現,藍波灣小區與天明海怡灣之間排水涵洞出口周圍死魚較集中,涵洞出水濁度高,有明顯臭味,水體顏色呈灰白色,上浮少量油膜。第二條稱,根據1月2日市環境監測站和第三方檢測機構提供的相關監測報告,結果表明:涵洞出口斷面氨氮、總氮、LAS、總磷、CODcr、pH、溶解氧指標明顯異常。判斷為大量的還原性物質排入,導致水體溶解氧急劇下降,引起魚類因缺氧窒息死亡。 第三條意見表明:參會的農業部門專家根據死魚癥狀判斷,屬于缺氧致死。第四條意見表明:根據氨氮、總氮、陰離子洗滌劑等超標指標數據分析,初步判斷污染來源為化糞池類處理設施清洗水集中排放。 通報稱,初步判斷:岐江河藍波灣段突發死魚事件由周邊小區化糞池類處理設施清洗水集中排放引起。專家建議補充涵洞出口和對照斷面懸浮物、大腸菌群指標的檢測,核實污染來源及事故原因。